|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作者:SOHO特区网
-上传日期:2022-1-18 |
“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南史·吕僧珍传》
守门大爷一日三餐照料瘫痪邻居
导语:远亲不如近邻,28年来,他对邻居精心照料,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春去秋回,不离不弃。28年来,他让大家相互搀扶,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掏出一颗颗真诚的心。他创造了和风春满园,打造了一座爱的大院。走近他,一次次被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被他的道德光芒震撼。他就是贵州省安龙县养护段退休工人、塔山道班大院守门大爷姜光华。
把邻居当亲人一日三餐照料
2015年8月10日上午6点,姜光华爷爷的闹铃响了,他不敢睡懒觉,忙从床上爬起来做早餐,为大院里瘫痪在床多年的邻居王萍送过去。7点左右,姜大爷又得打开大院铁门,给邻居进出,如果遇到值夜班或上早班的,他起得更早,为他们开门。
11点半左右,他要一边守门一边做早饭。做好早饭后,他第一个给王萍送去,再回来与家人吃早饭。到了下午6点左右,再送一次……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姜大爷没叫过一声苦,没发过一次牢骚,没说过一句怨言,每天忙忙碌碌,却又乐呵呵。
2015年2月10日,王萍身体状况有些好转,但站点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晚上9点,王萍上厕所滑倒了,邻居小孩听到叫喊声,不敢进屋,忙跑到院门口告诉姜大爷。姜大爷急忙跑进王萍的屋内,把她从厕所里扶了起来。这一次,王萍又弄了满身腥臭气,姜大爷硬着头皮给她换洗。
2014年12月中旬,王萍便秘严重,正值她的两个姐姐上班忙,没法回来照料,每天要放“开塞露”,都是姜大爷和妻子许忠英帮着放,一直持续放了一周,王萍的大便才通。有几次王萍解不了大便,痛得直哭,于是许忠英奶奶就用手一点点地帮王萍抠出干结的大便。
2014年11月5日,是王萍病情最重的日子,那天下午3点,姜大爷听到王萍哭,急忙跑了过去。刚进王萍家门口,就闻到一股臭气,姜大爷心想,糟了,准是王萍又尿床了。
姜大爷喊了一声,王萍在卧室里轻声应了一下,他只好捂住鼻子,推开门进去。果然,王萍又起不了床,大小便失禁,湿了大半床。姜大爷又是硬着头皮,给她找来干净衣裤换了,再把她的床被换下来洗,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打理干净。
王萍跌倒坠床不是一次两次,因身体时好时坏,又长期卧床,缺少锻炼,站立困难,跌倒是经常的事。为了让王萍能自理一些、省心一些,姜大爷在她的室内拴了许多布带绳索,方便她拉着绳索扶着在室内走。这些绳索,有一棵就拴在大门上,王萍跌倒时就拉一下绳索,大门就打开了,喊几声,姜大爷就能听得到,及时赶到。
2015年8月12日,笔者走进安龙塔山道班大院,只见这个四合院楼房不高,院子不大,20多户相邻很近,喊一声整个院子都能得到。走进王萍家,姜大爷和邻居们与王萍正在沙发上唠嗑。王萍的房间干干净净,墙很白,厨房很整洁,屋里没有一点异味,看不出这是一个瘫痪了几十年的家。
不幸的家庭在遇到幸运的好邻居
王萍今年41岁,是一个命苦的人,5岁时因患癫痫病退学,后来因过多吃中草药,大脑受到损害,导致她到现在也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智力。
15岁时,王萍不幸又患严重的风湿病,手脚经常浮肿,站立不起,经常卧床,一直靠父母和两个姐姐照料。当父母和姐姐们不在家时,就是退休的邻居大爷姜光华帮忙照料。
后来,两个姐姐陆续出嫁后,照料王萍的重担落到了父母身上,尤其是父母身体不好,两个又姐姐各有家室,没法天天回来,照料王萍成了一家人的大问题。让母亲最担心的是怕自己过早去世,没法照料王萍。
天有不测风云,灾难还是过早地降临到这个家。11年前,王萍的父亲王仕伦患脑癌去世。3年前,母亲曾关英与大女儿王芳食用野生菌中毒,因母亲长期患有严重糖尿病,解毒和排泄功能差,经兴义市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幸运的是,王芳经过医院的极力抢救,最终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但了落后遗症,经常生病,做不了过重活,只好放弃地摊生意,现在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居委会任副主任。二姐叫王琴,现在安龙县养护段当临时工。
母亲去世后,照料王萍又成了两个姐姐一大难题,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很忙,又没住在塔山道班大院,一周只能回来一两次帮帮妹妹洗澡、洗衣,置备一些日常用品后,又得忙碌各自的工作,回各自的家照料孩子读书。
尤其是两个姐姐的家庭经济也困难,大姐每月的工资才700元,大姐夫没有正式工作,平时就靠打些零工养家糊口。二姐的工资也才2000多元,二姐夫在县自来水公司做临时工,工资更底。因此没法请保姆照料妹妹王萍。
两个姐的女儿今年刚高中毕业,正筹钱上大学,假期都在摆摊卖剪粉,打零工争学费。两个姐姐家生活不易,王萍也不想给姐姐们增加负担,总是不愿与两个姐姐住地一起,就守着母亲单位给留下来暂住的塔山道班职工大院宿舍。
王萍的母亲与姜大爷是安龙县养护段塔山道班工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从1987年搬进塔山道班大院后,就一直是邻居,知道姜大爷为人好,有爱心,放心他照料自己的女儿。
因此,在2012年7月23日,当王萍的母亲含泪离开人世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瘫痪的王萍,于是,她让两个女儿叫来姜大爷,让他在两个女儿回不来照料王萍时,继续帮帮照顾自己的小女儿王萍。姜大爷欣然答应,这一承诺就是三年,一日三餐的照料着王萍,让两个姐姐省了许多心。
母亲的去世,给王萍的打击很大,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很长一段时间心情不好,使得病情越发的加重。不幸的是在2012年9月20日上午8点,王萍烧了一锅开水,在准备抬起来倒保温壶时,因站立不稳,向后仰去,一锅开水从她胸口向全身倒下,直烫到大腿根上。王萍惨叫一声,当场晕倒了过去,姜大爷及邻居们听到惊叫声,大家忙跑了过来,把她送到医院。
王萍被开水烫伤后,姜大爷和邻居们每天都分批的去照顾她,给她送吃的,送喝的,喂她吃药、吃饭,帮她洗衣、打理房间等等,每天跑医院,姜大爷的皮鞋都跑烂了。
王萍烫伤后,每次都是许忠英奶奶帮着王萍放药。那三个月,王萍满身起水泡严重,尤其胸口到大腿之间,每天流着黄水,半小时就得清理一次,没法穿衣服,床铺、房间和衣服都发臭,每天都是姜大爷夫妇照料,姜大爷负责做饭、洗衣,许忠英奶奶就负责帮王萍放药。
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最后,王萍的命保住了,周身肌肉却萎缩了,站立起来更加困难。2015年4月2日,王萍又坠床,这次很严重,住了一周的院,吃饭靠喂,起床要抱,走路要扶,身体很虚弱,大脑经常神智不清,两个姐姐怕她熬不过去了,只好悄悄给她置备了棺材,准备后事。
王萍长期卧病,花了不少钱,债务都是两个姐姐承担,病情相对稳定时,每个月至少还服用四五百元的风湿性医药费。王萍每个月的底保金才300元,连支付药费都不够。还好,王萍现在住的房子是县养护段关照她给留下来的,每年只交500元维修费,要不王萍连一个住所都没有。采访中,听王芳说,单位正准备申请给王萍减免房屋维修费。
姜大爷退休后,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守门每月450元,夫人许忠英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热心肠人,她平时在小区门口帮姜萍女儿看守一个日杂小卖部,同时在龙顺社区当小组长,一个月补贴虽然才200元,但她却很乐意。
姜大爷的一家也不富裕,但维持生计还过得去,多添了王萍一个人的开支,也勉强支撑。因此,姜大爷承诺全包王萍一日三餐生活费用后,一家人没一个反对。
吃“百家饭”长大一生要感恩
姜光华爷爷今年71岁,1949年出生于贵州省册亨县坡妹镇坡坪纳熟,3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去世,他成了孤儿,在寨子里靠吃东一家饭,抬西一家碗,过着吃“百家饭”的孤苦生活。
母亲去世一年后的一天,村干部到县城开会,得知孤儿可送孤儿院,于是,村里征求姜光华的想法后,把他送到安龙县孤儿院(后来改为安龙县福利院),之后,在安龙读书长大。
1965年,姜光华长大成人,被安龙县民政局安排到县养护段当工人,主要负责赶马车给工地运送石砂。党和政府的养育之恩,让他一生很感激,尤其是还给他安排了工作,他很满足,因此,在工作上很敬业,在单位里,累的、重的活,他总是抢着干。
1988年8月,姜光华因运送石砂路上出车祸,他的左脚被石头扎骨折。受伤后,组织送他到昆明治疗。出院后,组织考虑到他没法上班,于是给他办理了退休手续。
“我很幸运,很感谢组织,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一个孤儿,在旧社会早就没法长大成人,没法生存,是国家把我养大、教育成人,又安排工作,我要感恩,要多做好事,要善待周围的人,谁有困难,要帮帮。”采访中,姜光华老人动情地说。
姜大爷报着这样一颗热心肠,常怀悲怜,遇到谁有困难,总会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发自内心的帮一下。在塔山道班大院23户住户里,谁家有什么大事小事,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他,谁家有困难找到他,保准没推辞的。
“王萍是我在一个大院里看着长大的,每次看到她,我心痛,不能和孩子们蹦蹦跳跳,像别的孩子一样打打闹闹,我心里总不是滋味,就想多给她一点点关爱!”姜大爷发自内心的说。
今年以来,姜大爷一直在为王萍补些营养,经常做些好吃的给王萍送过去,并鼓励她甩下包袱,多锻炼,多试着站立,少卧床。开始时,王萍没信心,甩不下母亲去世的阴影,于是,姜大爷有空就跟她谈心,扶着她在房间里活动,试着在院子里走走,一步,两步……慢慢地,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王萍终于站立起来了,现在能自己抬碗吃饭了,这给她两个姐姐和邻居们莫大的惊喜,也坚定了她进一步恢复健康、活下去的信心。
“小妹被开水烫伤后,我经常请假回家照料,影响了许多工作,单位领导知道我家情况特殊,虽没说什么,但我理解领导的难处,是姜叔的大力帮助,才让我少请些假,安下心来工作。要不,丢了这份工作,家庭更加困难。”王琴说。
“11年前,我父亲患脑癌后,大小便失禁,都是姜叔来换洗,随叫随到。父亲去世的前一天,父亲身上都有异味了,还是姜叔的儿子帮洗的澡,这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提到姜叔的一家,王芳感动的说。
如今,王芳、王琴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姜叔的帮助,我与二妹将没法工作,一家人生活更加窘迫,是姜叔一日三餐的照料,才让我们这两个家安定下来,姜叔和他的一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好邻居,他们都是我们的恩人。
一座爱的大院让多年邻居变成亲
厄运一再降临到王萍的身上,可幸运的是,当灾难来临后,王萍的生命之花并没枯萎、凋零,却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这朵神奇之花浇灌施肥的是邻居大爷姜光华和塔山道班大院的邻居们。
在姜大爷的影响和带动下,安龙塔山道班大院里许许多多邻居加入了救助王萍的行动,如邻居靳行芳、刘红梅、佘红芬、吴必阳等等,在姜大爷忙不过了时,他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姜大爷上街时,他们都会轮留照料王萍,不给她饿着、冻着。
2015年5月8日,王萍跌下床,60多岁的邻居吴必阳在楼上听到王萍的叫唤声后,忙下楼帮忙,把王萍扶上沙发,在了解到王萍无大碍后,才离去。
2015年5月20日,王萍大小便弄湿了一床,隔壁邻居70岁的靳行芳奶奶知道后,把她扶起来。随后,靳奶奶还帮王萍换洗衣服,等王萍的大姐王芳赶回来时,靳奶奶还帮王萍洗了澡。
邻居刘红梅奶奶说:“姜大爷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都是需要小辈照顾的老人了,但总是闲不住,主动照料邻居,在我们这个院子里住了几十年,提到他的一家,没有不伸大拇指夸的。”
“我是外来的媳妇,嫁到这个院子里,感觉很温馨,很和谐,没有争吵,没有打架斗殴的,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像小区,更像一个家,大家住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邻居佘红芬说。
如今,姜大爷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4年前患有脑梗塞后,每半年都要住一回院,去年7月,送他到兴义住院一周,却一直挂念着王萍,病稍有好转后,他就要求出院回安龙,今年6月,他的病又发了,却坚持在安龙住院,目的就是方便照顾王萍。
“我照料王萍,主要是想解决她两个姐姐的后顾之优,让他们安心工作,多为国家作些贡献,多给家庭作些付出,经济上他们困难些,我家好些,就不要他们一分钱,不增加他们负担,就当一锅饭,多抓一把米,一个菜,多炒一点点,饭菜少时,一家人少吃几口,就省出来给王萍了,就当我家多一双筷子,多一个女儿吧。”姜大爷朴实的话语透出他一颗善良的心。
“每天询问妹妹的情况,都是打姜叔的电话,因妹妹还没姜叔熟悉她的饮食起居,只要问姜叔一下就清楚,有了姜叔,就像家里多了一个亲人一样,让我们放心多了,妹妹有什么不适,姜叔都会及时给我们打电话。”王芳说。
姜萍说,父母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我们当女儿的一直想孝顺他们,叫两个老人外出旅游旅游,可父亲退休后都没出过省,原因就是一直放心不下王萍。
在王萍一生的不幸与幸运之间,安龙塔山养护段大院的邻居们,为她搭建了一条坚实的爱心桥梁。28年真情守护!28年不离不弃!28年爱心接力,抒写了一幕幕邻里乡亲的感人故事。
“父母给了我生命,姜叔和邻居们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我要好好活着。”采访中,王萍感动地说,如果妈妈和爸爸能听到,她很想对他们说:有养护大院的姜爷爷和邻居们不离不弃的关怀和帮助,让我活得很好!
如今,走进这座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他们都是普通百姓,文化不多,地位不高,唯有一颗向善的心。
盈怀热心肠,满腔浩然气,最美好邻居,相亲相助,姜光华爷爷发起的这场爱心行动,让邻居王萍重拾生活信心,站了起来,28年的邻里守望,一场爱的马拉松,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爱心浩荡,没有终极……
|
|
|
浏览次数:687--
|
----上篇文章:金斑皇后蝶的舞会爱情
----下篇文章:八项表情肌的美容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