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
“抠门经济”背后:临期食品市场成了谁的狂欢?
作者:SOHO特区网
-上传日期:2021-7-17 |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师天浩,作者:子木,图源:摄图网。
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的其实就是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而立于21世纪的我们,这种作风看似已经消失殆尽,殊不知,随着Z时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这股“节俭之风”颇有卷土重来之意。
中国青年报社在2020年发布的一则文章中也有指出,疫情冲击使豆瓣上“抠门男(女)联合会”迅速壮大出圈,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人以“抠”为荣,“自己剪头发”、“步行上下班”等种种都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抠门经济”也就此应运而生。
那么他们省下的钱都存起来了吗?也不见得,据《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指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他们现在会更加偏向于花钱去提升自己、旅游健身、聚会娱乐。“抠门经济”的背后恰恰反映出的是他们追求精致的物质生活,而当高额的消费成本与每月收入不成正比后,“精致穷”往往就是他们的生活现状。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这种“抠门”和“精致穷”的行为,已经成为临期食品市场中的“东风”,而借着“东风”的临期食品市场,这次彻底火了。
价格砍半,吃货们的“快乐星球” 上文中说到,“抠门经济”和“精致穷”已经成为Z时代年轻消费者的现状,从小便受互联网熏陶的他们,更注重商品的体验感与分享欲,精通网购使他们更加注重高性价比的商品,商品品质、价格与品牌影响力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重点。
而临期食品又恰恰满足了他们一切需求。因为,临期食品会给他们一种“看似实现财务自由”的错觉,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觉,继而激发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产业总产值规模超3万亿,市场规模巨大。就供给侧来看,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以这个数据来计算,哪怕是库存沉淀(超额储存的挤压商品)只有5%,临期食品销售的规模也会达到1500亿。
那么什么是临期食品呢?在超市里经常可以见到打折促销的商品,这便是临期食品普遍的一种售卖形式,而这也是消费者们所热衷于追捧的对象。另外无论是品牌方或是渠道商在处理临期商品时,都会选择依靠着经销商们的流通,将临期商品卸掉到售卖更广阔的区域或是以低价处理的方式将商品售出。
而疫情的出现又使临期食品市场得到二次生长,在疫情的影响下,商品受供应链运转效率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货品积压问题,而货品积压恰好成为了临期食品市场的供货源头,再加上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临期食品,因此,临期食品市场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
临期食品又有何魔力,会受到消费们的狂热追捧呢?还要从疫情说起,疫情的出现使消费者对于未来的收入状况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开始走节俭路线,性价比成了他们的新追求。临期食品便既可以为他们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又让他们体会到薅羊毛省钱的快乐。
面对临期食品,即使再穷的年轻人也可以轻松实现零食自由。走进临期食品店,便会被各种低价的零食所吸引,一盒酸奶仅需0.5元、2.5元一盒的奥利奥饼干、9.9元的好丽友零食大礼包、一瓶2.5L的可口可乐仅需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远低于市面上同商品价格的一倍之多,这种价格减半的商品,便也成为了消费者们“快乐星球”。
然而随着临期食品的大热,其种种“隐患”也渐渐浮出水面……
快乐之余,临期食品也有忧愁?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于临期之风盛行的当下,其风险系数也伴随着行业机遇而来。因其缺乏关于行业长远计划的考虑,临期食品市场也正面临着一场关于行业的大考:
其一,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不论任何市场,只要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难免会出现内容与功能的重合,同质化不可避免,临期食品市场也同样不例外。以目前的形式来看,虽说市场上已经出现十几家公司做临期食品特卖连锁,包括好特卖、大汇仓、好食期、繁荣集市、小象生活、食惠邦、好幸福等,但在临期食品行业还未出现大型的上市公司。
随着资本的进场,临期食品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就2019-2020年间,好特卖已先后获得了4轮融资,最近两轮融资金额均已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包括金沙江创投、日出资本等;另外好食期自2016年成立以来也先后获得5轮融资;2021年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宣布完成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甩甩卖于2018年获得3500万元战略融资(清科研究中心数据)……
而当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也会进一步刺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当越来越多的资本盯上临期食品这块“大蛋糕”后,企业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其二,平台需要商家支持,商家却不愿入局;在中学的教科书中曾有提及过“倒牛奶”事件,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处于经济危机的人们就连解决基本温饱都成问题,而由于当时牛奶产量过剩,不可避免便产生了牛奶滞销的情况。美国农场主面对高昂的运输成本,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牛奶的正常价格,迫不得已将白花花的牛奶倒入了密西西比河。
“倒牛奶”事件的背后,反应出的则是市场的失衡。再看临期食品市场中,为何有些品牌不愿加入到临期食品行列当中?就是因为商家会担心一旦商品以低价流入市场后,虽说短时间内会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当消费者习惯于消费折扣商品,正价商品就会变得无人问津,必然会拉低品牌原有的“身价”。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维持正价消费与打折消费之间的平衡,这也是临期食品市场所要考虑的一点,毕竟商家作为市场强有力的后盾,商家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平台的运作。
其三,食品进入临期阶段,其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便会增加;虽说临期食品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快乐,但在快乐之余,食品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而来。据网络上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临期商品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不少消费者都有过踩坑经历,食品口感不好、购买临期食品回家一看已经超过保质期、某些临期食品价格并未低于原价多少等等问题百出。
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则是因为目前临期食品行业的监管不够,乱象环生,一些商家存在故意隐瞒临期食品信息、临期食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甚至有些商家为冒充进口零食,不惜去国外注册品牌等等。
以上种种皆是市场对商家们的考验,有些不法商家为获取利润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线,这也是临期食品市场的一大隐患。如何保障临期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大到临期食品市场整个行业,小到街口的临期食品小店店主该直面的问题,如若一意孤行,则必将难以走远。
狂欢背后,谁能笑到最后?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虽说随着资本的入局和不少创业者的入场使这个原本小众化的临期食品市场出现了“狂欢”,但狂欢的背后,以上种种不法行为也使一些只为谋利的小商家错过了市场机遇。如今在临期食品市场经历了一番混战后,马太效应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临期食品市场虽大,但“弱者”仍寸步难行;临期食品市场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于选品、库存管理与运输周转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虽说一些电商平台拥有着绝对的价格优势,但在物流周期上却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再看线下的一些折扣店,由于临期食品的市场本就分散,再加上进货的门槛也不高,继而激发出大批的中小型玩家入局。但临期食品的进货价不同于正价食品,其进货价格就相当于是一个不透明的权力场,往往同一件食品,从不同的厂家或供应商手里拿货价格相差巨大,而一个经营规模小的个体户由于议价能力较弱,所以不得不面临着货源不稳定的问题。
其次,“品牌化”构筑企业护城河,供应链决定品牌能否脱颖而出;于消费者而言,临期食品店内的价格与食品质量是引导消费者进店的最大动力,折扣店的突破口在于与供给侧和货架的管控能力,一家拥有稳定的货源、货品的多样性与价格的高低也是在临期食品市场中商家的核心竞争力。
而企业的品牌化更是为品牌构筑了一道护城河,对于临期食品市场而言,品牌化意味着对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只有企业品牌足够影响市场,其才可以更大化的丰富商品池。
以如今临期食品市场头部玩家好特卖为例,相较于传统的临期食品商铺难以拿到低价、多样的货源问题而言,好特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如今好特卖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库存商品经销商。根据好特卖最新项目合作书可知,目前好特卖已于宝洁、联合利华、雀巢、中粮等500余家品牌签订了独家库存分销合作协议。好特卖以其独有的供应链优势更容易与一线品牌达成合作,也更容易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
然而,虽说好特卖已经跑出头部化,但面对市场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和众多新消费品牌的相继崛起,好特卖若想守住自己的行业地位,小编认为在面对新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好特卖应主动随机而变,加紧品牌的升级与产品的创新,顺应新消费趋势,才是其稳住品牌屹立不倒的根本。
最后,无论任何市场总避免不了瞬息万变的事实,眼看它高楼起眼看它高楼塌的企业不在少数。在这场属于临期食品的狂欢里,故事还未完待续……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
|
|
浏览次数:723--
|
----上篇文章:自由的力量---SoHo创业从0到500万网上书店赢利经验谈
----下篇文章:给“拉面资本热”浇点凉水:是新风口,还是老套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