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图书批发网站
[首页] [写手之家] [非常SOHO] [SOHO秘籍] [SOHO撰稿] [最新约稿] [编辑心声] [付费方式] [本站社区] [留言板]

写手之家
非常SOHO
SOHO秘籍
SOHO撰稿
最新约稿
编辑心声
SOHO设备
才华SOHO
即时新闻
关注稿费
寻求出版
SOHO创业
诚征书稿
承建网站
soho计划
开家书店
强力推荐
新书推荐
编辑在线
媒体诚聘
传媒有约
写手推荐
SOHO资讯
杂志征稿
报纸征稿
网站征稿
写手教程
混在北京
真我风采
电子商务
名人在线
创业导航
书店指南
网站建设
soho创业经验
soho投资融资
版税出版您的书稿
招商合作
品牌营销
媒体资源整合
最新创业项目
代写代笔
软文推广
sohozones全球报道
新媒体运营
创业动态
soho财富故事
soho创业指南
域名财富故事
自由职业者
soho创业经验
24小时内付稿费公众号
图书批发货源导航
图书营销手册
大众出版
出版产业观察
书业人物
SOHOZONES免费环球资源
SOHOZONES免费赚钱资源
SOHO理财
SOHO健康顾问
SOHO网上创业
SOHO房产
SOHO教父
SOHO居家办公
SOHO成功人士
SOHO财富故事
SOHO文化
SOHO美食
SOHO教育
SOHO科技
SOHO网上社交
寻求发表
爱情故事
soho财富故事
soho创业指南
书商财富故事
出书巴巴
写作变现致富
创业商机
百万版税求书稿
日本女友爱情故事
外贸SOHO
SOHO百万富翁计划
爱上写作
电子书免费阅读
靠谱淘金计划
创业邦
免费分享
现金大派送
稿费认领通知
soho博客
生财之道
一本万利
soho投资指南
soho致富攻略
soho淘金启示

 


·电话:010-51662125
·手机:13011807335
·OICQ:652155904
·电子邮件:sohozones@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建国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24
--管中心理
请您留言



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纪实文学<<最是枫叶火红时>>(一)作者:木青(寻求发表)
作者:木青 -上传日期:2006-9-13
文字>作者:木青
第一部
             (一)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军垦战歌>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荒原就让哪里盛产棉粮!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哎!革命的重担挑在肩上!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上!红在边疆,专在边疆,战斗战斗奋勇前进!朝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满怀热望,满怀理想,跋山涉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哪里有平原,就让那里盛产棉粮。革命的重担挑在肩上,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上。红在边疆,志在边疆,在斗争中奋勇前进,朝着共产主义坚定方向!
  三十八载风云
  沧桑变幻同工
  阅尽人间秋色
  最属枫叶火红
  尘埃覆盖着一片热土,遥远的记忆在脑中昏睡紧锁,我追寻那无尽的历史烟云,竟感到苍白无力下的淡漠。谁帮我举起尖锐的利剑,穿透尘封已久的衣钵,在破碎中展开一幅画卷,它隐约中还能看到你我。倘若让时间逆转,带给你的是伤痛悔恨悲哀和失落。信仰的博大精神,驱走昔日的自卑和人生的检索,在深邃高远的境界中探求,哲理告诉你——羁绊的命运伴随蹉跎。一段知青的过去已成迷雾,无人再现它的真实而沉默,消逝的岁月并没有幻灭,悄然滋生着无畏的气魄。梦一样的往事烟消云散,留下的故事太多太多,总使人思考被伤痕浸透的心,能否重新书写历史长河中的悲歌。    
  旋风般的年代刮起一股“上山下乡”的雄风,火车的一声长笛我们与亲人分手,离开了世界闻名遐尔的哈尔滨。火车的站台上千人送行, 缓缓启动的列车内, 不知是哪个女生向车窗外高喊了一声:   “妈妈, 再见了……”这一声非同小可, 站台上, 车箱内千人落泪, 月台上有众多知青的爸爸妈妈, 弟弟妹妹, 同学和亲友, 那一年我们虚岁十八。1968年5月31日, 这是我们人生中永远不会忘却的日子, 我们从此离开了“顾乡”柳树环抱通往“九站”的大坝,“江上俱乐部”和“友谊宫”。“斯大林公园”林荫的长堤上美女如云,她们穿戴时髦带着墨镜,手拿旱伞,亭亭玉立行走的身姿留下了陶冶情操之美。 松花江中的游泳健儿自由自在, 姿势优美, 江边沙滩上穿着泳装的人人山人海,岸上游人络绎不绝。高聳壮观的“防洪纪念塔”屹立在中央大街的江边广场, 风光旖旎的“太阳岛”隔岸遥相辉映, 美丽的松花江面上汽艇穿梭,游轮向两岸驶去,辽阔无边的“夏甸子”百鸟齐鸣, “黑鱼泡”秀丽的自然景观让人留恋, 通往“二水源”大坝两边广袤的草地上百花盛开, 偶尔传来百灵鸟和布谷鸟的叫声, 有些凄婉和挽留, 可这一切都别了, 这些地方曾是我们童年和少年的美好天堂, 从此断然拒绝了你的拥抱,我们与这座城市难舍难分之后, 从而踏上了一条苦涩的迷惘之路,它有多远,要走多久?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命运的捏槃在不停的旋转,它像砂轮磨擦的铁片,飞溅出青春的星火,这迸发的火星将把祖国的边陲照亮。
  边疆营部砖场的大门上有我用红油漆书写的隶书体大字, 横幅: 志在边疆。竖幅: 问君何日喜相逢, 笑指沙场火正红。几年以后, 北大荒的黑土地上有了“伤痕文学”, 这些文学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老三届”知青坎坷的人生经历, 思想情感发生的变化, 讴歌了他们在蹉跎岁月中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火热情操, 也并不掩饰他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心里矛盾和理想的追求, 及“返城”后创业中的艰难举步, 爱情, 事业, 婚姻, 家庭, 子女的就业, 他们的地位低工资少, 思想心情总是感到卑下, 人际关系在困惑中, 他们是受伤痛的一代人, 后人啊, 理解一下你的父兄吧! 都快60岁的人了, 有的人甚至在“站大岗”求生。 他们人生的道路蹇滞, 情感交织悲欢离合下的悲怆, 都无疑地反应到了这一代人的身上, 我深信; “北大荒”黑土地的“伤痕文学”远远没有结束。直到有一天, 人到中年的他们退休以后, 会坐下来冷静地深深的思考, 重新书写那段特定历史时期不可磨灭的“伤痕文学”。
  1968年6月1日,“嫩江”的火车站外, 集结了近千名知青,都是哈尔滨的“老三界”(有高中的,有初中的)毕业生,早晨八点刚过,东方远处的公路上驶来了无数辆解放牌带拖挂的大卡车,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车身后裹着烟尘,由远而近。哈尔滨知青安置办的同志和各学校的带队老师,开始组织人站队,我们学校的下乡知青与哈一中的同学站在了一起,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所去之地—黑河。还有到“嫩江”农场,“七星泡”农场,黑河“军马场”,“砖场”和“孙吴县”一些农场的,大批的知青们在做准备工作。因路途远,去黑河的知青开始上车了,男同学们首先开始向拖斗车内装行李,一阵人声嘈杂的劳动过后,二十几辆大卡车行驶在通往黑河的公路上。有人在起歌: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预备唱!一曲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的歌声嘹亮,从知青的心底涌出,他们望着绵延起伏的群山豪情满怀。盘山的公路弯曲,汽车驶进陌生的山谷后,拐着弯又开足马力向山坡爬去。站在车厢前的人和坐在后边的人,心里悠然自得,都感到神往而惬意,急转直下使他们有时高呼,有时蹲下身子随车颠簸而摆动。这些车辆拉开了距离,知青们远眺相望,想着平时和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在哪辆车上。我的同班同学来了五个人,一个是班长(女同学),一个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暂时定‘他’、‘她’是男的吧!其时这个人“不男”也“不女”,是个阴阳人,也就是通常被人们称为的‘二乙子’。)
  还有一个我最要好的男同学,姓臧,一个女同学,姓郇,我们五个人为什么走到一起来了,这里有下乡前的一段同学之间的渊源,这要追溯到1966年的秋天。那一年的“516”通知后,“文革”开始了,由大家写批判文章,我刻钢板的工作夜以继日,然后印刷宣传,阐述本红卫兵组织的观点和行动,一时干得热火朝天,我们五个人是班内的核心。各种番号的学生组织一夜之间冒出了好几个,在校内游说,全乱了套。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瘫痪,一些“黑五类”的老师被揪出来“剔鬼头”挨批斗,不交代实情就被打,看不下去眼的同学嘴里喊着:“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无济于事。学校的政权落到了资历不高的“造反派”老师和红卫兵的手中。课是不上了,同学们乐喝喝的感到很好玩,每天都到学校来闹,寻开心,并认识不到这场“文革”将把他们坑害得根深蒂固。
  这年的秋天,学校组织下乡劳动,同学们扛着行李卷来到了学校,准备出发。我们在“万乐”火车站下了车,要去的地方是“万宝”农村,帮助农民秋收。万宝公社各屯子领队的队长和负责任人带人赶着马车,条件好的生产队还开来了拖拉机,来拉行李。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打着红旗走在前面,同学们一路纵队紧跟,行进在通往乡村的大道上。和煦的阳光下红旗招展,大家感到暖洋洋,路旁的树林带中许多鸟儿叫喳喳,清脆美妙动听,同学们的心里一阵喜悦。左边的路旁是一片金黄色的“姑娘”地,枝头上长满了橙黄色的果实,同学们秋毫无犯。向西树林带的尽头可隐约看到树木环抱的村庄,拉行李的马车落在了后面。文娱委员起了一首歌:“手拉手儿………大家唱!”
手拉手儿
迎着朝阳
蹬上深绿色的车箱
列车奔驰在北方的原野上
一片片葱绿色的树林
一片片金红色的高粱
一座座城镇和村庄
飞过了,飞过了
飞过了我们身旁
车箱在轻轻地摇晃
我们奔向着远方
北京,北京
人民的首都
祖国的心脏
我们来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
毛主席呀毛主席
我们想把志愿来向您讲
我们要做红色的接班人
把革命重任来承担
  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在北方的原野上回响。一个小时过后,同学们被领进一个生产队的大院,那里有队部,食堂、灶房、粉房、仓库,院中摆放了几个长条桌子,周围是长条板凳。一头公牛被拴在不远处的大树下,在那里“倒嚼”。两只猪在树旁边的泥坑中滚爬,飘来淤泥散发的臭味。女同学们都“仨仨俩俩”的去找厕所, 男同学拽出脸盆去大井打水,来洗掉身上的一路灰尘。只见那位领队的生产队长,望着带队的老师说:“让同学们休息一会儿,然后开饭。”中午饭吃的是黑面馒头,但不“牙碜”,有面的味道,可谓“绿色食品”。菜是大头菜土豆炖粉条,把菜汤喝完时,饭盒底一层黑泥,可同学们吃得都很香,没有人说什么,谁让我们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饭后,同学们被分到各家各户,下午开始参加劳动。我们首先帮助农民把成熟的包米“掰”回家,用“包米镩子”把玉米粒“镩”下来,然后把玉米粒装进袋子扛到屋外倒在地上,用大木板锨顺着风扬场,扬不好粮食脱下的杂物就会掉到脖子上钻进衣领,我们虚心向老农学习扬场的经验,把活干好。“掰”完包米割高粱,割完高粱再起土豆,农活一个接一个地干,同学们没有一个叫苦的,还挺愿意干的。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劳动,庄稼地里的农活已干得差不多了,农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同学们的脸也被晒黑了。女同学掏出小镜子照一照自己,不觉惊讶:“啊呀妈呀!我的脸皮晒得这么黑?”用手摸一把顿感皮肤粗糙。男同学逗着她们说:“怎么样?在家的娇孩儿,这回是冰雪公主晒成‘黑梨蛋’了。”“去你的,没你们的事,别不要脸!”女同学说完笑了,脸上的表情还和以前一样迷人,只不过是黑了些,嘴里露出的牙齿很白。与农民们分手的那天,屯子中各家各户的人都出来送行,他们风沙弥漫的一张脸显得发黑,深深地刻着皱纹,整体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有的人脸上流着泪,一付难舍难分的样子,弄得我们心里很不好受,这大概就是阶级感情吧!中华几千年农人的肤色一成不变,这健康特征的体魄向大地索取财富,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
  九月份的一天,一个喜讯传来,每个班的同学要选出五名代表去北京串联。选票的那天,班主任讲道:“同学们,文化大革命近半年来,各地都有不少搞运动的经验,经学校组织决定;每个班要选出五名同学作代表去北京,学习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回来要向同学们传‘经’送‘宝’,把这场文革运动搞彻底。我们班是五十二名同学,够半数以上的可选为代表。下面发选票,把你同意去的同学名字写上,由班长收选票,然后板上公开。”选票发到每个同学的手中,大家经过一阵细心的斟酌,在自己的选票上写上了同意去北京的人选。经唱票人和写票人写票,评选的票数在黑板上亮相,有两名男同学和两名女同学超过了半数,我占在第五位上,票数二十五,不够半数。我的心里焦灼,忐忑不安,直感到没指望了。就在这时,教室的门被打开,进来了一位男同学,我忽然一愣,谁也没有想到他不在班级内。老师手指黑板说:“梅××,你来得正好,黑板上是去北京串联的人选,你可以选上五个不同同学的名字。”只见梅××大步流星地走到黑板前,毫不犹豫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划上了五道,其中给我划了一道,还有那四名票数最多的也都划了一道。结果我是二十六票,够半数被选定。这真是一个我出乎意料的事情,我从心里十分感激梅同学,在关键的时候,决定了我去北京的命运。北京——我心中的城,那一刻,我的心在荡漾,要去远方的首都,毛主席住的地方。那里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祖国的心脏!她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名人故居,皇家园林,坛庙陵寝,宗教寺观,体育馆和公园。
  全校选出了八十名去北京的学生,由十名老师带队,踏上了南行的火车,这些学生和老师同在一节车箱内,便于老师们管理带领。一列火车驶出了人流穿梭的站台,随着“嘎嗒,嘎嗒”的声音加快,我们离开了哈尔滨,去那盼望已久的北京。不知是哪个班的一名女生在起歌:“手拉手儿……一起唱!”随着她的一声高喊,整个车箱的人唱起了这首歌,在那个时代,每一名中学生都会唱这首歌。它带着我的多半是少年的梦想,可今天就要实现了,我被歌词震撼着卖力的去唱,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情让我激动不已,我顿感周身的热血在沸腾。透过车箱的玻璃窗,我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眼前的树木村庄急速地闪过,田野里的农人在劳动,大地呈现着一片丰收的景象。第二天的早上,我们集合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望着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并不感到陌生,似曾来过,也许是在书本上看过,或是一种梦想,可今天它带着我儿时愿望已经实现了,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上了大客车,被拉到北京师范学院,分配到那儿的宿舍楼安歇,男同学住在了一楼,女同学住在了二楼。晚上由老师带领着大家行走在学院的大道上,街灯明亮,路两边的宣传板上,到处可见张贴的大字报。当时我们对大字报的内容理解的不是很深,那上面写的内容都与文革的事有关,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阶级斗争”方面的政治性文章,还有要揪出本院校“资产阶级权威”的大字报,并在文中点出一些海外关系,矛头有所指。这些文章写得很深刻,是针对当时院校的高级知识份子,我们一时还看不懂,只有走一走看一看,也算是开了眼界。第二天,大家整体去了“清华园”,清华大学像一座小城,来这里看大字报的外地“红卫兵”人如潮涌,有组织来的都排着长队行走,自发来的到处溜达,没有人管,只要是红卫兵来,大门永远敞开。第三天是自由活动,同学们心里一阵高兴,都找平时和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出去玩。我和臧××(男同学)是中学时代最为倾心的朋友,我俩研究的去处是先到天文馆看一场天文知识,然后去对面的北京动物园。我们坐在馒头形的天文馆内,熄灯后的棚顶像夜幕下的星空,如身临其境一般,深远的不可莫测,由其是解说员讲解的话,给人留下了奥妙神秘而遥远的遐想。第四天,我们班的五名同学一起去了“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和天安门开放的一道道行宫,我在景山公园一座高山上凉亭下,找到了一个小石洞,向里深藏了三元七角钱硬币,并对同学们说:“以后谁再来北京没钱时,可到这儿来取。”四十年了,那小钱要是没人动,也成古董了。第五天,我们上“前门”,去“天坛回音壁”,然后品尝北京风味的小吃。第六天休息,同学们有些想家,我们躺在床垫子上睡不着,中午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使人一阵心烦意乱。第七天,全体人员坐上了回哈尔滨的列车。
  回到学校,我们成了班级的新闻人物,同学们都围上来,来听我们讲北京的形势。我们用尽语言表达之能事,把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事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听得入了迷,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落后生也凑上来,围住了北京回来的人。我们的班级非常团结,一如既往,有的同学羡慕的说:“你们五个人真行,开阔了视野,长了见识。”没想到我们刚刚回来,一个全国性的革命大串联,风起云涌般的展开,学生都不上课了,到外地游走。那以后,我去了天津、上海、后来又两次到了北京。
  形势的突变,使学生们欣喜若狂,不用选送上北京,随便了,还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十月十二日晚上九点多,我和同院同年级的一个好朋友,姓王,还有他的三名同学,再一次的踏上了南行的火车。他们班的男同学我都认识,而且经常到我们的家属大院里来玩,因熟悉,一起出门,家长比较放心。那时候出门不用带多少钱,十块八块就够了,红卫兵坐火车不花钱,到了地方吃饭也不要钱,但有的地方的人把账给“你”记“清”,准备秋后算账。十月十四日晚,我们在北京的“永定门”火车站下了车,火车不往前开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毛主席第二天接见红卫兵。所有到北京来的红卫兵都要到“先农坛体育馆”报到,分配住处,不管你是哪一趟车来的,必须在那里集合。我们被大客车拉着驶向了北京的郊外,三个多小时后,到了一个村镇,经过登记后,住进了队部。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离北京一百多公里远的平谷县,为什么被送到这里来,北京外来的红卫兵太多了,北京已容纳不下了,十五日毛主席要接见红卫兵。我们向管事的问:“第二天早晨有没有去北京的大客车?”那个人笑着说:“你们还想进京啊!明天就戒严了,不要说车,人都进不去。”大家听了一阵扫兴,同时也看到了队部的每个屋里住满了外地来的学生。十五日上午十点多,我们在队部的大喇叭里,听到了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实况广播。十六日没有车,我们住在那里阵阵的烦躁,躺在地上的草垫子上,谁也睡不着,有的同学开着玩笑说:“都是带把的在这里滚,哪怕有个母的也行。”大家听了哈哈笑。我说道:“哥们,先别烦!北京我已经来过一次了,有些好地方我也没去过,颐和园、圆明园、十三陵水库、长城、香山公园……不如咱们一起去溜达溜达。”我极力推荐这些地方,想把北京的好地方都看到。“毛主席接见红卫兵错过去了,这儿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干脆去天津,下江南到上海!”我的王哥们说。这次行动他是头,我没有反驳他的建议。我们在十七日的晚上来到了天津,出了站台,大家都饿了。我们看到火车站前有火锅汤下抻面,围了上去,一刻钟过后,我们的五碗抻面上来了,大家吃着面条,喝着面汤,很有滋味。这顿饭是付费的,才花了一块钱。站前的红卫兵接待处挤满了人,我们把事先填写好的介绍信捏在手中排队。没有介绍信也可以登记,只要把红卫兵的袖标从衣兜里拽出来“幌”一下,就是很好的证件。我们被分到天津的“河北中学”住宿。和那个学校的“造反派”头头联系上,阐明观点一致,都能成为战友。晚上,我们坐在学校的礼堂内,观看天津的男女红卫兵演节目,他们怀揣毛主席语录,一只手比划着,来回的在台上走动,都嘴里高唱:“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背叛,要是革命的,你就跟过来!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地蛋! 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罢他娘的官,滚他妈地蛋!革命不分早晚,造反不分先后。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曲目叫“鬼见愁”。第三天的早上,我们离开了那所学校,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庭院的墙头上,青藤伸展,虽有生命力,但已近冬季。天津的老人们在海河两岸晨练,他们“劈腿弯腰”,有的舞剑,有的在打太极拳。走进买卖闹市,那里早起买早点的老人们,手里提溜着油条,端着豆浆,小心翼翼的行走。好像他们吃的很少,有的老人手里只提溜着用马莲系好的半坯油条,就算是早餐了。我们找到了一家正宗的“狗不理”包子铺,要了六屉包子,五碗大米绿豆粥。上来“一屉”包子就被吃光,再来“一屉”仍然如此,那些排队买早点的天津老太太们,急得直跺脚,有的嘴里在骂,“一嘴”的天津味。我们不理她,只顾低头吃饭,这“狗不理”包子的确好吃,名不虚传,真乃天下“一绝”啊!
文字
                浏览次数:431--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小说《韩国,我甜蜜的家!》连载完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